海陵区京泰路街道:“点上发力”跑进乡村振兴“新赛道” | |
|
|
近年来,海陵区京泰路街道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瓶颈短板,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跑进“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锚定目标,把牢党建引领“坐标点”,增强红色“新引擎”。以人才培育促“有为”。推进“雁阵计划”,确定“头雁”2名,“强雁”6名,“雏雁”13名,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能力大比武、示范点观摩等活动,提升涉农社区干部特别是书记抓经济促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水平。以组织建设促“敢为”。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落实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富”、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富”责任清单,制定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增收激励办法,全面提升党组织发展经济能力。以共建联建促“善为”。组织辖区重点企业、银行与涉农社区开展联建共建,成立同兴行动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20余场次,选派46名党员干部交叉任职,建设了“鸿悦荟”综合大楼等一批有影响、有成效的共建项目。组织社区与农商行泰东支行共建合作,选派4名乡村振兴金融专员,开展创业富民产品推介12场次,设置“凤凰驿站”便民服务点,加大辖区企业贷款扶持力度。 靶向发力,立足资产资源“基础点”,拓展增收“新渠道”。夯实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牵头,规范社区监委会运行机制,发挥党组织和党员骨干在“三资”管理监督中的作用,社区大额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发包等情况及时在党员大会上进行讨论。规范“三资”管理。常态化开展财务督查及审计,确保“三资”制度落实到位,摸清村集体资产资源家底,算清资产资源“明白账”。组建专班化解“三资”遗留问题153件,通过司法途径追讨集体资产386万元。盘活集体资产。全面排查梳理社区集体资产,详细掌握闲置空地、集体土地等资源资产,通过流转、出租、入股等形式,切实将闲置资源变废为宝。对北马、新周桥等社区新增厂房、门面房对外发包,实现应租尽租,提升社区发展业态。 精准施策,聚焦瓶颈短板“关键点”,激活发展“新动能”。集思广益寻良策。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召开乡贤能人恳谈会,聚焦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邀请在外经商的企业家、能人等针对社区发展的瓶颈短板,广开言路,建言献策,征集集体经济发展“金点子”56条。因地制宜定思路。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乡贤能人的意见建议,指导社区梳理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清单”,因地制宜完善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策”方案,分析研判存在问题、改进举措、目标任务等,切实把好项目立项关。压实责任促落实。加大项目化推进力度,通过点调会、现场会等形式督促指导社区将方案从“纸上”落到“地上”。将项目实施情况与社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挂钩,激发社区干部致力发展的内生动力。孙唐社区主动出击,争取共建区管理服务项目,每年集体增收近50万元;东唐社区谋定“仓储物流经济”发展思路,积极整合天中市场、闲置空地等资源对外发包,预计集体年增收83万元。 |